2021年8月13日,“绍芯之光”-“兆易创新杯”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总决赛在线上正式开幕。来自全国150余所参赛单位427支队伍的1200余名学生带来最新电子科研成果和智能硬件创新产品参与角逐。最终,我校必赢766net手机版研究生团队报送的《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卡》、《全方位自动追踪可移动设备的三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两个项目荣获技术类全国一等奖,另有5支参赛队伍获二等奖,2支参赛队伍获三等奖。必赢766net手机版粟梅、董密两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于1996年由清华大学发起,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是电子设计类顶级赛事。第十六届总决赛由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指导,中国电子学会联合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共同主办,浙江省绍兴市人民政府承办。竞赛由技术类竞赛和商业计划书专项赛两大部分组成,分自主命题和企业命题两种形式。包括“电路与嵌入式系统类”“机电控制与智能制造类”“通信与网络技术类”“信息感知系统与应用类”“信号和信息处理技术与系统类”“人工智能类”“技术探索与交叉学科类”等七大参赛方向,作品涉及内容覆盖了工业、能源、交通、国防、教育、农业、旅游、健康、养老等社会生活多个领域。
 自开赛以来,中南大学相关老师及学生们踊跃报名参赛,积极探讨创新思路,一次次优化实验设计,为作品展示进行充分准备。同时,中南大学作为本届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中赛区承办单位,广泛动员我校及华中赛区兄弟院校师生,认真选拔校内参赛项目、系统指导校内参赛队伍。校园中营造了浓厚的参赛氛围,充分激发了研究生创新创业活力。此次大赛,我校在华中赛区技术竞赛初赛中共报送作品41项,并有37项作品获奖。其中22项作品获华中赛区一等奖,9项作品晋级全国总决赛,初赛一等奖及晋级全国总决赛队伍数量均位列华中赛区第一,获奖数量和获奖质量再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中南大学坚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不断完善培养模式,为全面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我校研究生在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捷报频传,充分展示了学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的积极进展。“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我校师生再次用他们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理论结合实际的优秀参赛成果践行了中南校训的思想实质、展现了中南人风貌!
  
 
 全国一等奖参赛队伍“宇宙级无线充电”,队员:晁玉前、刘梓溪、喻琪辉,指导老师:粟梅、但汉兵
  
 
 全国一等奖参赛队伍“比完就跟民主楼的兄弟们开个派队”,队员:谢佳琦、高涵、王力,指导老师:董密
 附:中南大学获奖名单
 
  
   
    | 序号 | 参赛队伍 | 队员 | 作品名称 | 指导教师 | 奖项 | 
   
    | 1 | 比完就跟民主楼的兄弟们开个派队 | 谢佳琦、高涵、王力 | 高速高精运动控制卡 | 董密 | 一等奖 | 
   
    | 2 | 宇宙级无线充电 | 晁玉前、刘梓溪、喻琪辉 | 全方位自动追踪可移动设备的三维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 粟梅、但汉兵 | 一等奖 | 
   
    | 3 | 光子飞跃 | 刘紫怀、赵志明、周冰星 | TDLAS封装玻璃药瓶残氧量检测的FPGA实现 | 阳春华、罗旗舞 | 二等奖 | 
   
    | 4 | 芯书法 | 肖葭、高洁、苏国旺 | 基于自研运动控制器的写字机器人系统 | 张俊 | 二等奖 | 
   
    | 5 | CSU_PE梦之队 | 孙政、宁坚、袁博 | 恒压恒流无缝切换的节能型自动双向老化测试电源 | 宁光富 | 二等奖 | 
   
    | 6 | 中南智能控制队 | 刘晨亮、潘雨晴、罗江 | 烧结工况智能识别与质量监测系统 | 王雅琳、袁小锋 | 二等奖 | 
   
    | 7 | 多模态 | 全彪、谢阳 | 用于皮瓣移植术的超声微泡三维微血管造影系统 | 陈泽宇 | 二等奖 | 
   
    | 8 | 千锂之足 | 陈洛文、赵旭、谢逸航 | 复杂城郊工况下的电动两轮车锂电池管理系统 | 陈宁 | 三等奖 | 
   
    | 9 | 中南车载电源研究小组 | 郭靖、李丽婷、路正美 | 车载12V48V混合供电板级电源系统 | 许国 | 三等奖 |